研究动态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淋巴循环构建病原体体内扩散途径及宿主抵抗机制

日期:2018-11-07

巴尔通体由节肢动物的叮咬传播感染哺乳动物,形成持续性菌血症及杆菌性血管瘤。巴尔通体在节肢动物肠道内增殖,随其粪便排出到被叮咬哺乳动物的皮肤表面,通过表皮的伤口快速感染进入宿主动物血液红细胞内,建立持续性感染。由于上皮屏障、皮下天然免疫细胞及淋巴结系统作用,通常病原体无法通过表皮性的伤口达到深部器官感染。但巴尔通体如何在表皮伤口感染后2小时内即感染血液红细胞的特殊机制一直未有研究阐明。

袁聪俐课题组在2013年在权威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论文“Depolymerization of cytokeratin intermediate filaments facilitates intracellular infection of HeLa cells by Bartonella henselae 证明巴尔通体通过结合细胞角蛋白6解聚了细胞中间纤维,破坏了上皮细胞间的致密结合结构,促进巴尔通体快速通过细胞间隙进入淋巴循环,首次阐明了巴尔通体突破上皮屏障的机制。随后课题组与第一人民医院李岩课题组通力合作,构建了胸导管淋巴液引流模型,成功的证明了巴尔通体在淋巴结内阻断了巨噬细胞炎性焦亡反应,在淋巴结内建立免疫沉默在皮下感染后1小时即侵入淋巴循环,并通过淋巴管与前腔静脉的交汇处进入血液循环感染红细胞,形成持续性的菌血症;伴随着节肢动物的吸血叮咬进入第二个感染循环。该研究结果于2017年在权威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论文“Lymphatic Circulation Disseminates Bartonella Infection Into Bloodstream.。在皮下感染阶段,巴尔通体将其效应蛋白bepE注射入树突状细胞内(DCs)促进细胞快速迁移进入淋巴结,挟持宿主细胞作为木马促进巴尔通体体内扩散。基于该现象,袁聪俐课题组随后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证明宿主细胞内泛素化系统对效应蛋白bepE4个位点的赖氨酸残基进行多泛素化修饰,尤其是K63的多泛素修饰激活了细胞的自噬反应,降解细胞内bepE,抑制其对细胞迁移及内吞活性的调控,阐明了宿主细胞利用泛素自噬系统反制细菌效应蛋白的工作机制。该研究论文Bartonella quintana Type IV secretion effector BepE induced selective autophagy by conjugation with K63 poly-ubiquitin chain”在2018年收录于权威期刊《Cellular Microbiology

上述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政府间国际合作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巴尔通体在节肢动物-哺乳动物感染循环及免疫调控机制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86-21-34207276
shklab@aliyun.com 86-21-34207276 Copyright©2017.上海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